让城市更文明 让生活更美好
——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系列时评之六
前几天,一则某县县城主干道上可抓鱼的短视频,引来无数网民围观。进入主汛期,一些城市的内涝问题再次凸显。汛期城市内涝问题频发,源于部分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。近日,湖南召开基础设施建设暨“三大支撑”工作推进会,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,正是补短板、强弱项、顺乎民心的务实之举。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着让城市更文明、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。以即将实现载客初期运营的长沙地铁6号线为例,这一覆盖城市东西向客流走廊的骨干线路,对缓解建成区东西向交通压力意义重大。而火热建设中的长沙高铁西站,更将让长沙迈入“双高铁枢纽”时代,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出行需求。交通不再那么“堵”了,上网不再那么“卡”了,就医不再那么“慢”了……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“红利”,点亮美好的城市生活。 (2021年12月,长沙地铁6号线通车试运行,预计2022年6月实现载客初期运营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) 城市基础设施升级,发展更有底气。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,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,到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,方方面面勾勒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蓝图。但是,与党中央的要求、人民群众的期待比,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实际发展需求还存在“不适应”“不配套”现象。譬如,城市间设施联通协同不够,城市内部循环不畅;285个城市防洪圈尚有82个未闭合,城市内涝治理、排水管网欠账较为严重;每百万常住人口拥有三甲医院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少数城市黑臭水体问题还比较突出。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,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,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,更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要。 (5月26日,安乡县三岔河镇,供电员工为充电桩做性能检测。预计今年7月,安乡县将实现“充电站乡乡通”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持 通讯员 庞文琦 摄影报道) 对标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,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盼,湖南这次集中布局307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,总投资超过6200亿元,重点推进城际交通、地铁、道路快速化改造等高效型项目;数字政府底座建设、15分钟就医圈等便利型项目;智慧城市、智慧道路和公交、智慧停车场等智能型项目;市政管道改造、城市更新等提质型项目;应急救援中心、防洪排涝工程等安全型项目。既聚焦“硬件化”提质,又瞄准“软件化”升级;既发力“面上”工程改造,又推进“里子”设施建设,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、承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。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已然来临。以人为本注入发展动力,步伐稳健夯实基础根基,城市必将变得更文明美好、更宜居宜业。

责编:邹越
来源:炎陵县融媒体中心
习近平: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
图文丨 尹朝晖到浙江考察招商
图文丨尹朝晖调研乡村振兴工作
图文丨同祖同源 薪火相传 两岸同胞同拜炎帝陵
图文丨第26个中国记者节:县领导看望慰问全县新闻工作者
图文丨 炎陵县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
图文丨炎陵县召开连环债与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工作调度会
尹朝晖调研指导2025(乙巳)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及炎帝陵拜谒仪式筹备工作
下载APP
分享到